分层换敷料法用于浅表软组织损伤创面换药

13.jpg

郑碧霞,谭薇,贺红梅,田惠萍,曾小英,张继文,陈娟萍

摘要:目的 探讨分层换敷料法用于浅表软组织损伤创面的应用研究,寻找浅表软组织损伤换药的最佳方法。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在常规清创消毒创面的基础上,用1层外科油纱和碘仿纱覆盖包扎处理,换药时敷料全部揭除;观察组在常规清创消毒创面的基础上,用3层外科油纱和碘仿纱覆盖包扎处理,换药时保留内层外科油纱。结果 观察组创面换药次数、愈合时间、治疗总费用显著少于/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3层外科油纱换敷料方法用于浅表软组织损伤创面更有助于创面愈合、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治疗时间和降低治疗费用。

关键词:组织损伤;换药方法;湿性愈合; 外科油纱;敷料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52(2012)14-0023-02DOI:10.3870/hlxzz.2012.14.023

浅表软组织损伤主要是指皮肤与浅肌层之间的创伤,不包括重要血管、神经、骨骼和其他器官的损伤[1]。浅表软组织损伤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损伤,创面换药在门、急诊清创换药室多见。伤口换药是外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换药方法存在伤口愈合时间较长、瘢痕组织增生明显等不足,给患者及家庭带来精神、躯体、工作、经济等多方面不同程度的损害,同时也增加了医生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是广大医务人员困惑的问题[2-3]。为了探讨浅表软组织损伤创面的最佳处理方法,本课题组成员尝试应用分层换敷料法对浅表软组织损伤创面进行换药,临床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将深圳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清创换药室和门诊换药室的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和排除标准:①有明确急性外伤史,创面经医生诊断不具备缝合指征,不合并骨折、神经肌腱和大血管损伤者。②创面面积为2cm×2cm~10cm×15cm。③伤后至第1次处理时间≤24h。④ 未静脉使用抗生素。⑤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⑥入选患者初诊至创面愈合期间一直在我院换药治疗,中途来院或转诊他院或因病情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予以剔除。⑦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符合伦理要求。符合标准者49例(70处创面),男31例、女18例,年龄1-68(21.18±11.4)岁。其中头面部16处,面积(23.94±12.80 )cm2;躯干(含颈项)8处,面积(52.50±37.13)cm2 ;上肢19处,面积(26.37±17.03)cm2;肢27处,面积(45.26±28.05)cm2。按患者门诊挂号编号尾数单双号分为观察组25例(38处创面)和对照组24例(32处创面)。两组性别、年龄、创面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1.2.1 换药方法  两组均由经统一培训的急诊清创缝合室或门诊换药室护士(研究组成员)执行换药操作。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方法,第一步对创面进行彻底冲洗和清创,去除异物,剪除坏死组织,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再用0.1%PVP-Ⅰ安多福(含0.1%聚维酮碘络和物)消毒液(深圳市安多福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冲洗和消毒损伤创面周围皮肤,用无菌棉球或纱布略微蘸干;第二步用1层油纱(新乡市华西卫材有限公司生产)覆盖创面;第三步在油纱外层覆盖比油纱略大的安多福纺纱(深圳市安多福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外加盖消毒棉纱,包扎固定。每2~3天换药1次,每次换药时拆除全部敷料,更换新油纱和敷料直至创面愈合。观察组:采用分层换敷料法,第一步同传统方法,第二步用略大于创面的3层外科油纱覆盖,第三步在3层外科油纱外覆盖比外科油纱略大的安多福纺纱,外加盖消毒棉纱,包扎固定,每2~3天换药1次,每次换药时保留紧贴创面的油纱,只更换外面的2层油纱及以外敷料,待内层油纱自行脱落创面愈合。

1.2.2  评价方法  ①比较两组从开始换药至创面愈合换药总次数。②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从开始换药后10d内创面愈合数。由医生依据伤口愈合评估标准[4]诊断创面愈合,并交代患者不必再换药。③比较两组从开始换药至创面愈合换药总费用,由护士记录患者每次换药产生的费用。

1.2.3  统计学方法  资料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

2  结果

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见表1。

14.jpg

3讨论

给粘连创面换药导致创面再次损伤的机会增加,从而增加了换药次数,延长伤口的愈合时间[5]。何丽展等[6]对烧伤创面进行观察与护理研究后认为,油纱与创面紧贴,换药时不揭除可保护封闭创面,减少创面渗出,减轻创面水肿,促使创面液化,有利于排除坏死皮肤组织,帮助皮肤再生修复。表1结果示,分层换敷料方法比传统换敷料方法其创面换药次数减少,愈合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本研究分层换敷料法换药时保留内层外科油纱,更换第2层外科油纱以外敷料,避免揭开内层外科油纱时破坏新生的肉芽组织而造成再次损伤,同时也减少了创面与外界细菌接触的机会,为创面愈合创造了良好环境;分层换敷料方法采用3层外科油纱,外科油纱是脂质水胶敷料,为创面提供了湿性环境。湿性环境促进局部循环灌注及促生长因子的繁殖,提高局部组织的再生能力,从而加速了创面的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上皮细胞必须在湿润的环境下才能快速生长,伤口在湿润的情况下愈合速度加快,外科油纱接触伤口表面的渗出物后,将创面水分积聚形成一个湿润的环境,避免正常细胞脱水失活,为创面创造最佳的愈合条件[7]。

表1显示,两种换药方法至创面愈合其换药总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因分层换敷料方法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感染等并发症,即使是每次换药多用了2层外科油纱,其费用仍低于对照组。因此,分层换敷料法总费用明显减少。传统更换创面敷料法每次换药时又再次损伤创面,且只有1层外科油纱,没有起到较好的保湿作用,容易给创面造成干燥的环境,使细胞脱水,导致结痂,阻碍伤口的上皮化形成,使局部缺血和营养障碍,同时可导致痂下积脓,从而延长了伤口的愈合时间及质量。分层更换创面敷料法更能充分保证创面避免因换药受到牵拉与反复损伤,提供湿性环境。湿润环境的作用机制是调节伤口的氧张力,促进毛细血管的形成,激活细胞活性功能,刺激细胞增殖,加快表皮细胞迁移速度,促进创面愈合。敷料与伤口紧密结合形成密封状态,为伤口营造低氧环境,而低氧状态非常有利于上皮细胞和胶原纤维的生成,胶原纤维与上皮细胞的生成同伤口的氧张力密切相关,有利于坏死组织及纤维蛋白的溶解,更利于伤口的合[8]。

(本文承蒙谢小华主任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59.

[2]刘阳,王月秋.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难治性创面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报,2009,16(9):64-65.

[3]钟杏梅,杨惠,王秀君.0.5%碘伏用于局部浅表创面止血[J].护理学杂志,2009,24(10):29-30.

[4]吴在德.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68-169.

[5]贾宏,龚海琴,刘远新.优拓用于拔甲术后伤口护理的临床观察[J].现代护理,2006,12(11):1057-1058.

[6]何丽展,钟小晶.黄油纱治疗Ⅰ°-深Ⅱ°烧伤创面的观察护[J].当代护士,2007,5(5):25-26.

[7]孟玲,徐江.脊髓损伤后压疮的综合处理与康复护理[J].中国康复,2011,26(5):387-389.

[8]谭亚蒲,刘海燕,李小琼,等.湿性愈合疗法治疗慢性溃疡性伤口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8,23(22):24-25.

(本文编辑钱媛)


上一篇 聚维酮碘在预防白内障患者术后眼内炎中的应用 安多福 磺胺嘧啶治疗婴儿尿布炎的效果观察下一篇
0.420651s